《外交》季刊
當今世界之大勢
丁原洪? ?中國前駐歐盟使團團長、前駐瑞士、比利時大使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習近平主席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針對世界形勢的變化,經過長期深入分析研究而得出的、具有深遠影響的科學論斷。它對正確認識當前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準確判斷未來發展趨勢、并據以制定相應的政策,都有重大意義。
當今世界形勢的重大變化,是多年來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種族、宗教等多重矛盾激化累加作用的結果。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印度等一批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帶動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二是二戰后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所謂“西方自由世界秩序”由于美歐等西方大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固有弊端正走向終結。
一
近20-30年來,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大發展的環境下,由于選擇了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對現階段資本主義主導下的全球化,堅持獨立自主、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對策,經濟發展比較迅速,被譽為新興經濟體。它們使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趕上并超過發達國家,并且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根本改變了南北力量差距懸殊的局面。
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39.7%上升到目前超過50%。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躋身世界前五名的增長勢頭也很猛。據評估,按購買力均價計算,2017年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印尼、墨西哥、土耳其7個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趕上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加拿大7大工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正是由于經濟實力對比的改變,20國集團取代7國集團成為國際社會討論重大經濟問題的主要平臺。
經濟實力對比的改變也反映在政治層面。主要有二:一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地區性組織,如東盟、南盟、非盟、阿盟、南共市等,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跨區域性組織,如金磚國家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都越來越積極地活動,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的意識更加強烈,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獨立自主性。二是發展中國家更加堅決地要求改變由少數西方發達大國主導的、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致力于推動建立基于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遵守主權國家平等、不干涉別國內政為核心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世界秩序。
兩種世界秩序之爭非始自今日。二戰結束后,本應根據聯合國憲章所確定的各項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確立戰后世界秩序。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少數大國,憑借它們在綜合國力上占據絕對優勢,力圖建立以它們那一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基本價值觀為基礎的所謂“西方自由世界秩序”。在這一世界秩序框架內,各項法規或稱“游戲規則”由它們一手制定,建立的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基本上也由美歐少數幾個發達大國把持。聯合國安理會又由于美、英、法三大國濫用“否決權”,使這一機構無法發揮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正常作用。
隨著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力量對比的改變,雙方之間圍繞世界秩序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基辛格在其2014年著作《世界秩序》一書中明確寫到:“現行的世界秩序受到了全面的質疑。世界大部分地區從來沒有與西方相同的秩序觀。兩者之間有著基本區別。過去非西方世界只是默認西方秩序觀。這種保留現在正變得直言不諱,并且明顯表示他們將努力進行修改”。
二
當今世界的大勢發生重大變化的另一因素是,除外部壓力外,“西方自由世界秩序”更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導致其越來越難以為繼,正走向終結。促成這一趨勢的原因有三:
(一)聯合國憲章明文規定主權國家一律平等,不得干涉其他國家內政。可是,美國與一些西方大國卻無視這些國際社會達成的共識,為推銷它們那一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推行強權政治,肆意踐踏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甚至用武力顛覆合法政權,制造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和無休止的戰亂。這些年來,無論在中東、北非地區還是東歐地區,戰亂不已,很多與美國和一些西方大國肆意干涉有關國家的內部事務有關,因而招致很多國家人民,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反抗。
美國這個唯一超級大國,依仗美元的優勢地位和超強的軍事實力,更是到處征戰討伐,稱王稱霸,不僅給一些國家的人民造成災難,而且促使它自己走向衰落。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安德魯?巴切維奇曾尖銳地指出,美國發動的“大中東戰爭”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毀滅”的過程。
(二)多年來美歐等西方大國將它們主導的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全球化”,作為維系“西方自由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上述美國知名歷史學家曾指出:“克林頓政府戰略的核心是全球化概念”,“全球化已成為美國在世界上領導作用的‘同義詞’”。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全球化,雖有助于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但也激化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催生兩極分化的弊端。美國是推進當今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最大獲益者,也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社會不平等”導致今日美國社會的嚴重分裂。廣大普通民眾包括一部分社會地位因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下降的中產階級,對美國現行體制與社會現實極為不滿,對極力維護現行體制的精英階層充滿憤懣。這種對立導致特朗普這位華盛頓圈外的商人出人意料地當選美國總統。
特朗普總統為討好選民求變的強烈愿望,打著“美國優先”、“讓美國再偉大”的旗號,實際上奉行極端的民族利己政策,不僅沒有彌合反而加深了美國社會的分裂。在他心中只有利益,沒什么價值觀,更不用說什么“普世價值觀”。2017年12月20日,曾任奧巴馬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蘇珊?賴斯在《紐約時報》撰文說:“特朗普認為,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沒有共同利益,美國國際社會,也沒有什么普世價值觀,只有美國價值觀。”特朗普認定,只要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可以用來震懾其它國家的軍事實力,美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就不會動搖,用不著像過去那樣花費巨資去承擔“全球責任”,也無需用民主、自由、人權那一套說法來“偽裝”自己。這或許就是基辛格所說的“特朗普可能會成為標志著一個時代結束并迫使一個時代拋棄舊有偽裝的人物之一”的寓意。
特朗普上臺后以“非正統方式”來“徹底大修”美國與世界的關系,導致西方世界亂成一片,正加速著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多年的所謂“西方自由世界秩序”走向終結。正如一些美歐學者指出的,特朗普是在拆美國一手建立起來的“西方自由世界”的臺。?
(三)二戰后建立起的美歐軍事同盟,既是美國爭奪并維系其在世界上霸主地位的基石,也是“西方自由世界秩序”維持至今的主要依托。特朗普上臺后,在“不能讓盟國再占美國便宜”思維的促使下,從過去的強化美歐同盟逐漸轉換為打擊盟友,攫取實利。打擊矛頭首先對準當今西方世界里經濟實力僅次于美國的德國。他公開支持英國脫歐,鼓動法國退出歐盟,批評歐盟成了“德國的工具”;指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移民問題上“犯了災難性錯誤”;誣指德國操縱匯率,獲得對美貿易巨額順差,應予補償;逼迫德國等提高國防開支,交足北約“保護費”;斥責德國出資修建連接德俄兩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影響美國向歐洲出口能源,甚至狂妄地揚言準備對德國進行“制裁”。他挑起對歐貿易戰,對出口美國的無論是鋼、鋁產品還是汽車及其零部件都加征關稅,也主要是針對德國。
201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提出,“世界有可能正在邁向后西方時代,也就是西方主導的自由世界秩序正走向終結”,而且認為導致這一局面的兩大因素,一是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二是歐盟脆弱的凝聚力。其實,這兩大因素是有關聯的,因為特朗普調整美國對歐政策也是進一步削弱歐盟凝聚力的外因。“西方自由世界秩序”走向終結,完全是咎由自取。
三
一種世界秩序的的建立與終結都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當今世界的大變局引發的動蕩不會僅限于西方世界,也會外溢到非西方世界。新舊兩種世界秩序交替期間,國際關系錯綜復雜,緊張動蕩,恐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常態。
“西方自由世界秩序”走向終結,進一步推動著非西方世界構建公正、合理、平等的新秩序的各種努力。中國有關“一帶一路”倡議取得重大進展,致力于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中非合作論壇碩果累累,各個地區多種形式的南南合作不斷發展、加強,都是這種努力的有力證明。
在當今世界之大勢下,新舊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交替過程,正顯現在世人面前。